资金流向被动管理产品的趋势还在加速。不仅股票指数在“吸金”,今年以来,流入科创债ETF的资金也超过两千亿。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ETF申赎净流入规模最大的指数为AAA科创债,净流入达1871亿元。此外,沪AAA科创债与深AAA科创债分别净流入611亿元、51亿元,三者合计超2500亿元。
科创债ETF的横空出世,引发了基金公司与机构投资者的青睐与积极布局。
首批10只科创债ETF募集规模将近300亿元,上市首日规模达到765亿元。截至9月30日,第二批科创债ETF已全部上市,科创债ETF合计规模超2500亿元,参与的基金管理人达24家。
然而,正如基金行业的常见现象:“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发行时受到热捧的首批科创债ETF,在成立运作初期面临诸多考验:上市之初因政策红利备受追捧,部分个券出现明显溢价;近期受股债市场“跷跷板”效应影响分流资金,叠加宏观预期变化导致的利率波动,债市震荡加剧,进一步增加了产品运作难度。
在震荡调整的市场下,首批科创债ETF的表现出现明显分化,区间回撤和回报的首尾差别已超15BP。其中科创债ETF广发的表现始终位于第一梯队,其基金规模也突破百亿,截至9月30日总规模达到112.75亿元。
被动产品的业绩差异,既是基金经理精细化管理的直接体现,也是其管理团队协同作战能力的综合体现。例如,科创债ETF广发是由洪志与陈韫慧两位基金经理管理,公司内部还设有债券ETF策略小组提供支撑,由债券投资部总经理宋倩倩统筹,固定收益研究部提供信用支持,固定收益交易部保障执行。
科创债ETF的受捧,让债券ETF规模在较短时间内有了明显提升,但从产品数量、持有人户数、持有人结构来看,或许才刚刚起步。更多投资者加入前需要了解,科创债ETF为何如此受追捧,蕴含了哪些投资机会?被动跟踪的指数产品,为何需要两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投资者如何选择并用好科创债ETF这一工具?
科创债ETF为何这么火?
科创债ETF的火爆并非偶然,而是政策精准滴灌、优质底层资产和投资工具创新合力作用的结果。
从政策端看,作为金融支持“五篇大文章”的直接载体,科创债直接服务于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有政策利好加持,自然吸引机构争相布局、资金加速涌入。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共有995只科创债正式发行,发行规模合计达1.18万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科创债ETF并非投资所有的科创债,而是聚焦于AAA级科创债,可以说是“科创赛道的信用严选”,有更好的信用评级和流动性底色。以科创债ETF广发为例,其跟踪的上证AAA科创债指数定位于挖掘高信用等级、具有科创标签的公司债,不仅要求债券主体的公开评级为AAA,还额外引入了“隐含评级AA+及以上”的市场标准,相当于“双重信用标准”。
如果说AAA科创债指数为投资者提供了优质的一篮子债券,ETF则为投资者开创了“快速通道”。
具体而言,创新产品的科创债ETF有这样一些优势:ETF将一揽子的科创债打包成了标准化工具,降低了投资门槛和单券发生“黑天鹅”的影响;其次,足够透明高效,ETF会公布每日PCF清单,成份券、久期、主体集中度一目了然;同时,T+0交易,资金当天可用,灵活度远超场外产品。此外,首批科创债ETF已于8月27日起可作为质押券开展通用质押式回购交易,资金使用效率和投资策略丰富度进一步提高。
总的来看,科创债ETF的持续火爆,本质上是“科技政策红利+高等级信用+ETF便利性”的共振效应。随着第二批科创债ETF的进场,业内人士表示,在国家战略加持、优质底层资产支撑和高效投资工具赋能的背景下,其市场热度有望延续。
债券ETF管理:双基金经理,团队化管理
ETF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精细化管理工程,除了核心的组合管理外,还有诸如对ETF场内流动性的关注、底层资产交易效率的保障、对于各种跟踪误差等一系列的运营管理细节。由于管理的综合性,市场上大部分团队采用双基金经理模式管理此类产品,例如首批科创债ETF中80%的产品均为双基金经理管理模式。
双基金经理的优点是有背靠背的“战友”,团队成员各自发挥优势,深耕自己擅长的赛道,有更多精力处理好细节,实现管理精细化。例如,科创债ETF广发是由洪志和陈韫慧共同管理,两人都是从业超10年,且在信用类资产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洪志有近7年的公募基金投资经验,除了科创债ETF,还管理场内一只信用债ETF、场外一只央企80信用债指数基金。其中,场外信用债指数任职已超三年,这在信用债指数基金较少的市场里是较为稀缺的。陈韫慧有13年证券从业经历,此前在券商和银行理财从事投资,去年加入广发基金开始管理公募基金,构建了完善的信用投资研究框架。
据洪志介绍,“在日常管理中,围绕持仓结构、信用主体占比、攻防节奏等,有很多细节的处理需要商量,我们会各自输出投资想法,充分讨论、共同决策。”
基金经理确定投资决策只是组合管理的一部分,背后还需要专业团队提供研究、交易、运营等全流程的支持。例如,在科创债ETF的管理上,广发基金设立了跨部门的债券ETF策略小组,汇聚了“投研交”各条线富有经验的团队成员。该小组由债券投资部总经理宋倩倩统筹,洪志与陈韫慧负责具体的投资决策,固定收益研究部负责人葛飞带领研究员提供信用支持,固定收益交易部主管卢熹率团队保障执行。
这种多人协同模式,让每个环节都有经验丰富的团队提供专业支撑。例如,研究团队每日提供“高估/低估”清单,交易团队实时反馈市场流动性,基金经理则基于这些信息动态调整组合,形成“研究-决策-执行”的闭环。同时,“投资-研究-交易”高效联动,协同小组在周度组织讨论会,极端市场日度召开会议,宋倩倩、洪志和陈韫慧共同讨论应对策略。
主动管理驱动被动投资:择时、择券、再投资
债券ETF的管理不仅仅是被动跟踪,在科创债ETF广发等债券ETF的投资管理上,广发债券ETF策略小组秉承“主动管理驱动被动投资”的管理理念,通过“择时、择券、再投资”三个环节发挥主动管理优势。
小组认为,ETF的首要任务是跑赢基准,债券ETF的特殊之处在于,债券市场存在流动性分层明显、个券定价差异大等特点,无法像股票ETF那样完全复制指数,只能通过抽样复制进行跟踪。
同时,考虑到基金运营成本和交易摩擦,仅靠复制策略很难跟上基准指数,因此还需要基金经理发挥主动管理优势。而既然选择主动优化,除了跑赢基准,小组还希望能借此实现“改善风险收益比”和“防范信用尾部风险”的目标。
择时并非简单的预测市场,而是基于风险补偿的动态调整。以7月中旬为例,彼时值科创债ETF上市初期,市场热情高涨,部分成份券溢价严重,同样期限的科创债收益率甚至接近政策性金融债,信用利差几近消失。债券ETF策略小组判断,彼时资产存在“超买”风险,果断低配这类券种及对应的期限段,将久期适度下调至基准以下,规避了随后的市场回调。
择券则聚焦流动性与信用风险的平衡。在债券市场,流动性是“隐形生命线”,尤其对ETF这类交易型产品而言,底层资产的流动性直接影响申赎效率。债券ETF策略小组在择券时,会优先选择流动性高、质押率高的券种,确保在大额申赎时能快速调整仓位。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对信用资质的筛选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债券ETF策略小组依托投研平台已建立动态的舆情和风险监控机制,对潜在风险进行“早发现,早应对”,并保持持续跟踪,等到判断风险充分定价且主体自身资质未受影响时,再适时买回。
再投资是增厚收益的“细水长流”之道。债券的骑乘效应,即持有期内收益率曲线移动带来的额外收益,需要通过日复一日地优化资产摆布才可能实现。债券ETF策略小组每个交易日都会积极捕捉机会:卖出收益率曲线凹点的资产,买入凸点(安全边际厚)的资产。
这种动态调整看似微小,长期能积累明显的超额收益,背后体现的是专业团队对市场边际信号的敏锐捕捉和灵活的交易决策。
债券ETF的未来:期待更多参与者
随着利率水平的持续下降,债市被动投资浪潮兴起,行业称2025年为债券ETF的“爆发之年”,年度成立数量是历史之最。但立足长期,无论是从产品总数,还是参与投资者结构来看,债券ETF的发展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截至9月30日,今年以来成立了32只信用债ETF,但信用债ETF的总数也仅35只,债券ETF的数量也仅53只。同时,根据2025年基金中报,29只债券ETF(剔除没有中报数据的24只科创债ETF)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合计不到14万户,机构持有份额比例达到95.67%。
同样投资债券,债券ETF无论是数量、持有人户数还是单只持有人户数都明显更低,而机构持有份额比例更高。虽然有部分信用债ETF和国债ETF的持有人户数超2万户,个人投资者持有占比超30%,但总体来看,无论是机构数量的增加,还是个人投资者的开拓,债券ETF的参与者还有待丰富。
实际上,低利率环境下主动管理Alpha的压缩和科创债ETF的受追捧,或推动资金更多流向被动型信用债指数产品,投资者有了解这类产品的意愿和需求。
其中,债券ETF相关概念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贴水”。洪志说,很多投资者对债券ETF的“贴水”现象存在误解,认为“基金净值没跌这么多,ETF场内价格却跌了”,这个认知其实是忽略了ETF的实时定价特性:当市场波动时,ETF价格会快速反映边际变化,而净值则是当日收盘后根据资产估值进行核算的结果,两者的短期差异属于正常现象。
其次,ETF的特殊性带来了更多的应用场景和策略玩法,科创债ETF可以是追求更高收益者的底仓工具,可以将之视为一只能够提供稳定票息且久期恒定的信用债;也可以抓住其明确投向科创领域的特点,纳入投资者的行业轮动策略,把握行业债券配置机会;它还可以是交易策略中的一环,用于捕捉波段交易机会;又或者基于其良好的流动性,将之作为部分场景下的流动性管理与现金替代工具。
此外,科创债ETF的业绩分化或许也在提示债券ETF的发展趋势:被动型基金并非简单地复制跟踪指数,其抽样复制的主动优化有效性成为同类比拼的核心竞争力。
这个过程中,以广发基金为代表的固收大厂,采用“主动管理驱动被动投资”模式的产品,具备在保证跟踪质量的同时通过结构性优化改善风险收益比的潜质,有望在同质化竞争中形成差异化壁垒。
从长期看,科创债市场的成长空间依然广阔。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持续投入,科创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而科创债ETF作为高效配置工具,加上多元的策略玩法和应用场景,将吸引更多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参与。
从政策风口到工具革新,科创债ETF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在这个过程中,那些真正理解“被动其形、主动其神”的基金管理人,预计将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对投资者而言,选择科创债ETF时,不仅要看跟踪的指数,更要关注管理人的主动管理能力。